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今年6月底之前,2300名十九大代表将从省区市、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金融系统、中央企业系统(在京)等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根据中央要求,十九大代表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并明确了代表产生程序的5个主要环节,即推荐提名、组织考察、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和会议选举。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十九大代表究竟是如何一步步产生的呢?
第一步:“万里挑一”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大政党。从8800多万名党员中选出2300名十九大党代表,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在最初的推荐提名环节,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代表人选的标准问题。
中央要求,各选举单位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考察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河北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吴向东介绍,为更加突出代表的政治标准和先进性,河北省专门研究制定《党代会代表人选推荐提名考察审核办法(试行)》。
第二步:“两个倾斜”
为体现代表的广泛代表性,中央还提出要适当提高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比例。为此,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明确提出,中央企业系统(在京)十九大代表选举要体现“两个倾斜”,即向中央企业倾斜、向基层倾斜。
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局长姚焕:这次选举的动员之初,我们国资委所有的副主任主动提出不参加推荐,把名额让给中央企业领导、让给中央企业基层。这种以上率下在中央企业做出了很好的的典范和示范作用。现在有13家中央企业的主要领导主动提出不推荐自己,让给基层和科研、生产一线的工人党员。
第三步:严防“偷梁换柱”
为避免他人顶着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帽子”选进来,江苏还制定人选《多重身份认定表》,防止在人选身份上偷梁换柱、弄虚作假。
中国石化发动基层党支部积极推荐身边的优秀党员,让推荐提名过程成为发现先进模范、弘扬先进事迹、凝聚党员力量的过程。
第四步:力求实现“全覆盖”
尽管明确了十九大代表候选人的标准和比例,但发动8800多万党员参与到代表人选的推选工作中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在职党员外,各选举单位还有不少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部分人生活在边远地区甚至是境外,无疑增加了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难度。为此,各选举单位灵活施策,力求实现“全覆盖”。
为了便于年老体弱党员、居住偏远的农牧民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参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采取上门走访、打电话、设立流动票箱等方法,传达精神、组织推荐,并充分利用短信、QQ、微信等网络搭建空中推荐平台。
第五步: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严肃选举纪律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湖北省在全省统一组织开展“推荐提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候选人”专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使推荐提名过程成为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生动实践和民主集中制教育的过程。
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党委书记胡娟:在开展这项工作中,保证每个支部都要传达到,每个党员都不落下,这样一个原则。通过这项工作,让党员们能够感受到党内组织生活的严肃性。
选好十九大代表,必须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代表产生程序。在十九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工作中,中央国家机关将选举工作分解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要求。在安排部署组织考察工作时,重点围绕考察实、考察准,着重强调“两次听取意见”,将“四必”要求落到实处。
落实“四必”要求主要包括:所有考察对象的有关档案,包括干部人事档案和党员档案等必审;所有考察对象必须听取纪检机关的意见;所有反映考察对象违纪违法线索具体、具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必查;考察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准。
严肃选举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中央对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全国政协机关请中央纪委驻机关检查组对机关十九大代表推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迄今为止未发现有违反选举纪律行为。中直工委组织部副部长侯永峰表示,中直机关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引导党员干部在十九大代表推选过程中强化纪律自觉,严守纪律要求。
(责编: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