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民意便是其中表现之一。对人大工作来讲,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急需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工作创新。
网络民意对人大工作有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扩大人大工作的民意渠道。通过网络开门立法,直接扩大了人大立法的民意渠道。来自基层的意见,可以在立法中直接体现出来。
二是增强了监督工作的效能和力度。作为开放信息环境的网络,网民的身份有虚拟性的特征,这可以使网民自由真实的反映事实和诉求,这对于人大克服信息梗阻,了解真实民意大有好处。
三是有助于做好代表的工作。利用互联网的特征,公民可以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参与人大工作;人大代表也可以通过网络经常了解网民的意见和看法,公民参与范围越广,人大代表和机构就越能提高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网络民意对人大工作有挑战。首先是真实性的问题,由于网上登载信息是由服务器完成的,不受机构的审查,加之网络的匿名性,网民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技术防范的可行性等原因,网络存在的虚假民意再所难免。
二是代表性问题,我国区域大,区域差距也大,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在东西部和城乡之间极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直接影响网络民意的代表性,如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要辨别是代表多大群体和层面就比较困难。
三是表达方式不规范的问题,网络本身具备交互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加之网民个性化的要求,容易导致网络群体链接与自己价值取向一致的网站和网页,从而形成群体级化的局面。
互联网时代人大工作的创新。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人大工作创新的现实价值。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形成了网络政治的特征。与传统相比,网络政治具有虚拟现实性、直接性、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链接性等特点。这对人大工作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例如利用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围绕各种事件发表见解,提出批评建议等。这种虚拟的网络政治存在着真实的功效,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实质的影响,这需要人大工作者更新观念,探索人大制度平台如何发挥网络政治的作用。
再如,在网络中,网民无需别人代表,可以直接参与政治过程,在这种背景下,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失职或不作为,被曝光后往往会面临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如何将网络所带来的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现实与现有的代议民主渠道相对接,发挥人大制度的优越性,丰富和拓展公民参与渠道,是人大工作创新所面临的现实。
又如,网络不设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给人大及代表的工作能力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人大机关和代表不仅要学会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民情,还要学会甄别和引导网络舆论。网络政治的互动性,为人大机关和代表收集民意提供了便捷渠道,但同时也对他们与网民保持互动关系提出了现实要求,人大代表在互动中,要高度重视自身角色定位的准确性。
在网络政治沟通上的创新。网络政治沟通是双向影响、相互作用、协同操作的过程,网民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发帖回帖和在线聊天,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人大代表可以主动适应网络政治环境,通过网络与网民互动,吸收和反映网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条件的代表可以用实名制方式,开通博客畅谈国事,发表感想,汇报议案和履职情况等等。可以建立人大代表和网民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接受在线访谈,回答网民的提问等等。
在网络政治参与上的创新。网络时代将使政治变化的趋向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而走向全民参与各级政府决策行为的政治。人大要适应这种趋势,通过网络向网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开设专门的网络专版,向网民征求对重大决策的意见,如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计划、财政、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在网络政治监督上的创新。网络监督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了解和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支持,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情况下,使矛盾得到解决,具有公开透明和成本低廉的明显优势。网络监督已经成为人民监督政府、抑制腐败、举报贪官的重要监督形式。人大必须重视网络监督,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如探索在线监督,将传统的监督变为一种实时、全程、经常化的监督。
总之,人大既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认真探索由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的变化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也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技术革命所形成的新特点,不断开拓创新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作者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