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真方便了,邻里之间有了矛盾,可以找身边的人大代表拉一拉,大事小事的都给解决好了。”谈及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发生的变化,莒县阎庄街道渚汀村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
前段时间,张大爷因为土地承包的事与邻居出现了点小矛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大爷找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阎庄街道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向莒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渚汀村党支部书记、代表调解工作室主任张守强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张守强第一时间带领工作室和街道财政、信访的同志,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双方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张大爷所在的阎庄街道,地处莒县县城北,西邻沂水县,境内有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京沪高铁二线莒县站也在此落户,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拥有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群众之间一些诸如环境保护、回迁安置等矛盾纠纷和问题数量日渐增多,给街道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
乡镇(街道)是各项工作落实的第一环节,乡镇(街道)人大更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由于过去人们对人大工作认识不足,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工作职能定位不够明晰,导致乡镇(街道)一级人大作用发挥与驻地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匹配。在去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以后,为了尽快补齐这一短板弱项,莒县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以代表“三学三树”主题实践活动(学政治理论,树大局意识、学法律法规,树法治意识、学代表知识,树履职意识)为抓手,启动了人大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并探索设立代表调解工作室,作为代表履职和开展活动的新平台,实现了代表服务群众和依法履职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新任人大代表的履职服务能力和水平。
定期组织街道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和部署具体工作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代表作用发挥好了,就能够更好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在这里设立代表调解工作室,能够很好地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大代表的公信力、影响力、协调力,提升代表履职服务能力,为联系服务群众架起一座‘连心桥’,也是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加油站’,创新了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莒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徐厚乾介绍。
为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探索建立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新路子,将矛盾纠纷有效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具体工作中,莒县人大常委会会同阎庄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打造调解流程。
印发《人大代表参与化解民间纠纷对接机制运行工作方案》,建立了“四查四报”、信息通报、指导协调和工作预警等八项工作制度,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和指挥处置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制定“四有四统一”建设标准,从组织、制度、工作程序、队伍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计划投入资金45万元,高标准建设调解工作室。
配强调解队伍。
采取专职、兼职和聘任相结合的原则,由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渚汀村党支部书记张守强任主任、两名县人大代表任助理、其他人大代表全部参与,并吸纳离任老党员、老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和律事务所等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农业、法律、财经等5支专业基层调解队伍。目前,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共有工作人员50余人。
丰富调解形式。
依托镇长热线平台,开通“人大调解热线”,实行人大调解QQ群、微信群,设立“网上调解室”“说和室”等,构建网上网下立体调解格局,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的调解服务。同时,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调解全过程,防止矛盾激化,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排查矛盾隐患
“‘人家找我就是信我,只要我做的能让群众说共产党好,我就满意了。’这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我们的老领导吕鸿宾同志说过的一句话。当时他做了12个小板凳接待来访群众的故事众人皆知,成为美谈,为我们做好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的工作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张守强说。
据悉,代表调解工作室设立以来,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民生实事、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经常化走访调研60余次,调解排查100余次,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实现了“一升一降、二不出、一确保”的工作目标(一升一降:矛盾调解成功率上升、矛盾转信访率下降。二不出:一般纠纷不出村(社区),疑难复杂纠纷不出街道。一确保: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
下一步,莒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探索和总结代表调解工作室运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建立各具特色的代表工作室和代表驿站,推动践行“为党传声、为国督政、为民代言”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力量,提供坚强有力保障。(文:安津锋)
(责编:杜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