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1954年8月1日至7日,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河南省范围内正式确立。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牢牢扎根中原大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坚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这70年,是河南省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保障的70年,是人大依法履行各项职能、有力服务河南省发展大局的70年,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履职尽责的70年,也是人大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持续加强的70年。
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选择
走进省人大历史陈列室,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都用心记录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河南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的履职历程。重温历史记忆,依旧震撼人心——
1949年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年11月,省政府发出关于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
在河南省各县、市先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基础上,1950年4月9日至15日,河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开封召开,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河南的雏形和准备,也是河南省人民民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1954年8月1日,带着河南省人民的期盼,来自社会各界的535名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共同参加了隆重召开的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会听取了中共河南省委向大会作的《关于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建议报告》等各项报告,作出了《关于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等一系列决议,选举了河南省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人。
光荣、高兴、激动等词语在代表们的大会发言中反复出现。那些在旧中国毫无政治地位的工农大众,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景,已经期盼了太久、求索了太久。
常香玉代表说,当一个在旧社会饱受压迫的人,当一个被反动派用手榴弹赶出开封的人,现在做了光荣的人民代表,并又回到开封,站在讲台说话的时候,我是多么兴奋呀!
刘九学代表讲,能够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非常光荣、非常高兴,在旧社会里,我们工人出力受苦,啥权利也没有我们的份儿,现在也能参与管理国家大事,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
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河南省人民当家作主和地方政权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广大中原儿女终于将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时间来到1979年9月,河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依法选举产生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此后,河南省各市、县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选举产生,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跨入了崭新发展时期。
45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奋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开展,认真书写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历史答卷。
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完善
70年奋斗征程,70载波澜壮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源于其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在河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巩固完善——
1980年2月,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我省第一个地方性法规:《河南省贯彻执行〈选举法〉实施细则(试行)》,开了河南省地方立法的先河,标志着河南省省级立法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
1989年12月,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工作暂行办法》。这是河南省制定的第一个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专门规定,对于推动人大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召开第二次人大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这是省委首次就加强河南省人大工作出台指导性文件,标志着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2003年9月,《公民旁听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办法》出台,开启了人民群众了解、参与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大门,也是省人大常委会增强人大监督工作透明度,提高监督工作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1年11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就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专题询问,分管副省长和8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场予以回答。这是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组建以来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2015年11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确定新乡、濮阳、许昌、三门峡、商丘、周口、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的决定。至此,河南省17个设区的市均取得地方立法权。
2021年10月,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河南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群众的心声搭上立法“直通车”。
2024年3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工作条例》,为加强和完善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工作提供了法治支撑。
……
一路走来,一个个“首次”,一项项“第一”,镌刻着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河南的前行足印。根植于中原大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
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不断完善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法规制度,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以高质量履职保障高质量发展。
——让立法成果载满民意,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在立法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广泛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河南省40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641个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群众意见建议原汁原味直达立法机关。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已成为立法必经程序。
从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省医学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等创制性立法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提供重要法治支撑;到安阳等五市共同开展卫河保护立法,填补河南省区域协同立法的空白;再到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一件件顺应改革发展、满载浓浓民意的法规出台,高质量立法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让监督有力度更有温度,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把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的、河南改革发展急需的、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作为监督重点,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从不断创新方式,依法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到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跟踪问效;从将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到深入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监督……“长牙齿”的监督,促进了民生“升温”,推动解决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让代表工作更有作为,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为加强代表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丰富活动,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履职活力。
从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密切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到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从河南省9583个代表联络站和214个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成为立法普法、监督议事、服务群众、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平台,到不断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再到创新开展“走进人大”系列活动……在火热的民主实践中,民意民智持续汇聚,奋进力量更加激扬。
尤其在今年开展的“为人民履职 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河南省18万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截至目前,已进站接待群众13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万余条,推动解决问题2万余件。
——让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努力打造“四个机关”。“打铁必须自身硬。”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从政治建设抓起、从素质能力强起、从纪律作风严起,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凝聚整体工作合力。
从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到先后对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省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涉及人大依法履职的基础性法规进行修订完善;从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宣传,到深入推进“数智人大”建设……随着“四个机关”建设的扎实推进,新时代河南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
七十载春华秋实,新征程催人奋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河南书写的不仅是光辉的历史、鲜活的当下,更是壮阔的未来。站在新起点,河南将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更好地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人大力量。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高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