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
星星之火在革命摇篮井冈山点燃,共和国的襁褓岁月在红都瑞金度过,长征出发的军号在于都河畔吹响……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艰辛探索建立起来的,与江西这片红色沃土有着深刻的关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走进江西,探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赣鄱大地的历史渊源,感受时代前行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万千气象。
图为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谢氏祠堂。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瑞金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江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四月,清明时节,赣鄱大地正是雨季,瑞金市下起了蒙蒙细雨,雨水飘落在路灯上、桥墩上,洗得镰刀、锤头和红星的标志,鲜艳夺目。
记者来到瑞金城西的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陈列馆。进门处,一行醒目的大字熠熠生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参天大树必有根,有根则枝繁叶茂;万里江河必有源,有源则气势磅礴。江西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先烈先辈的战斗足迹,一草一木都记录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踏上了转战赣南的艰难行程。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1930年秋至1931年秋,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先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围剿”,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并以瑞金为中心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形势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谢氏祠堂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历史在这里回响,伟业在这里启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
工农兵苏维埃的探索实践,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施行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产生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们党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实践中,确立了党对苏维埃代表大会的领导原则和具体制度。“一苏大”通过的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内的各项法律和决议案,都完整准确地贯彻了中央的精神和要求。
翻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部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明确,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
苏维埃公民在16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三次民主选举,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数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
在这一时期,各项法律、法规、条令,由代表大会根据工农利益制定和颁布,一切重大问题根据民意讨论决定,在制定法律时,让建议、起草、审议、通过、颁布五个程序衔接有序。在短短三年内,中央苏区以宪法大纲为核心,先后起草和颁布了包括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在内的130余部法律、法令、条例和训令,形成了初步配套的法律体系,基本达到“全、细、深、严”的程度。
星火燎原,地辟天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和两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创建了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初始样本”,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初始经验”。
瑞金:传承红色基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叶坪镇、叶坪村,“一苏大”旧址,古老的樟树抽出新的枝桠,坐落在人大制度发展史上的谢氏祠堂迎来一批批游客。
故人故事故址,人们缅怀着战火中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得何等不易;新年新月新日,人们谈论着对今日瑞金发展的惊叹与欣慰。
昔日红都留胜迹,为民本色传千秋。过去,英雄的瑞金城,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今天,全过程人民民主,让这块红色的土地孕生振兴的力量。
距“一苏大”旧址不远处,叶坪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正成为红色“新地标”。“村里遭遇旱情,希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圩日期间,摊点、车辆乱摆乱停,影响出行安全。”……每月7日,是叶坪镇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代表驻站107人,定期进站接待选民,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五级代表们耐心倾听、仔细记录,为发展谋良策、为群众谋幸福。
曾经,“一苏大”上,大家冒着敌军的轰炸隐没在小树林中进行分组审议;今天,联络站里,乡村民情、地方发展、村规民约、家国重法……人们畅所欲言、言无不尽。这是跨越时空的今昔对比,也是为民本色的有形传承。
四月的细雨中,记者来到了瑞金市东南的泽覃乡希平村。泽覃,是为了纪念毛泽覃烈士;希平,是为了纪念中共瑞金首任县委书记邓希平烈士。可以说,光从地名上,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情怀。
中央苏区时期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当时瑞金有24万人,其中参加红军的有4.9万人,牺牲的烈士中有名有姓的17166人。“我们乡有名有姓的烈士有857位,希平村有72位。”泽覃乡党委书记胡佰林告诉记者,“这些年,许多村民搬出去住了,只在祭祖时回来。我们看到烈士的旧居、祖宅因年久失修颓圮,就在想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红色,不仅是不能忘却的情怀,还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去年,乡党委牵头、人大代表组织、村民参加,一场场议事会召开,讨论出一个可行的发展方案——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即由党支部牵头流转房屋6200余平方米,整合各类资金,统一施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由运营公司集中运营,村民可获取租金,村集体经济每年也可增收20余万元,同时带动返乡农民就业100余人,真正实现民富村强。
记者走进泽覃乡希平村塘背小组和美乡村建设点,看到整齐的油菜花田,闲置的老宅变成了民宿、非遗馆、商业街,废弃的农具、朽木等成了艺术品,泥墙黄屋、青砖黛瓦、庭院篱落、小渠流水……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细微之间饱含着浓浓的乡村情愁。
“革命老区,要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独特优势,不断拓展和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瑞金市委书记尹忠说。
寻乌:加强调查研究,走到群众中去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
“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
这些振聋发聩的语句,出自毛泽东同志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这两部雄篇,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5月在赣南寻乌县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调查后写就的。
通过在寻乌扎实详细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著名论断。此后,毛泽东同志在两次“全苏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以及在《今年的选举》、《乡苏怎样工作?》、《才溪乡调查》、《长冈乡调查》等著作中,就国家政权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阐述,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萌芽。
寻乌调查纪念馆一隅。周誉东/摄
小雨纷纷中,记者来到赣州市寻乌县。县城西南的马蹄岗上,寻乌调查纪念馆静静矗立。馆内,陈列着一桌六椅,人们似乎看到,来自小镇各阶层的受邀者畅所欲言,而坐在下席的毛泽东同志认真听、不时记、时而问,甘当“小学生”。这是我们党到群众中去的不朽印记。
“寻乌调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用大量事实、数字材料说话,多用大白话和方言,真正做到了全面详尽、原汁原味。”赣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多仙说。
寻乌调查纪念馆对面,是一个小小的代表联络站——长宁镇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传承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联络站墙上写着标语,“在调查中提高履职能力,在履职中践行人民民主”。
“寻乌县公立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寻乌县思源幼儿园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寻乌县实验学校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放在站内长桌上,进站的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翻看着三本设计方案,不时讨论。
“我们在进站接待选民时发现,大家反映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托育难、入学难。”长宁镇人大代表何山红说。
“代表们把群众意见反映上来后,我们组织了多位人大代表、教育专家深入群众走访调查,发现教育资源缺乏问题较为突出。”寻乌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严志林告诉记者。此后,县人大积极对接县政府,将几所学校的建设纳入寻乌县人民政府2024年实施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清单中,大力推进。据悉,明年,上述学校将建设完毕,正式开学。
寻乌的高山林海中、村居老宅里、智慧大棚旁、泡菜车间内,都能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律动。这是时光流转碰撞出的火花交融出的硕果。
寻乌县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围龙屋,在南桥镇高排村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可以看到客家先民们的筚路蓝缕。如今,晨光镇里蔬菜大棚林立,蔬菜瓜果直供港澳;南桥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大家围坐一张桌子,同喝一壶茶,面对面交流,构成一幅幅惠民祥和、其乐融融的暖心图。
“拜群众为师,主动走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严志林感慨,“寻乌的发展,靠的就是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这也是对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的新时代传承。”
井冈山:民主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山千叠,云如雾,映山红,翠竹幛。由赣南过罗霄山脉,便到了井冈山。井冈山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开端,更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源。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在红军部队中设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吃饭穿衣一律平等,都是红米饭、南瓜汤,“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讲道:“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2023年6月28日拍摄的“井冈红旗”雕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这广为传诵的诗句,放在如今的井冈山上,仍然贴切。汽车驶入井冈山的竹海,如一叶扁舟穿行碧浪之中。无涯无际的青翠竹林、倏尔生发的磅礴云雾、连绵起伏的山势、蜿蜒盘旋的道路……山巅、云间,神山村。
今天,基层民主正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个“细胞”中。
打糍粑是一大民俗特色。记者看到,来自深圳的研学团围着村民左香云家门口的石臼跃跃欲试,你一抡我一锤,嘴里念着当地俗语:“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为每户村民筹措资金2.2万元入股到黄桃、茶叶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本金的15%进行分红,确保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工资。”神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展阳介绍,以前,神山村大多数人外出打工挣钱,导致很多地撂荒。
曾经的神山村,因为偏僻,一直走不出贫困的循环。而今的神山村,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和黄桃产业,成了四邻八乡有名的富裕村,还戴上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顶顶桂冠。
几年前,神山村还只有二十几人留守,如今常住人口已有170人左右。彭展阳说:“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是2015年的近11倍。”
“其实,这样的发展道路,是村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彭展阳说,每个月,村委和人大代表都要召集村民开“碰头会”,每户至少一人,研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黄桃为例,井冈山周边县市都种植了黄桃,品种相似,价格相近。为打响神山村黄桃的品牌,提高产品利润,大家经过市场调查和集体决策后,我们注册了‘神山村’黄桃商标,随着旅游团,带去全国各地!”
记者手记
行路江西,处处可见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从叶坪村里的千年古樟,到井冈山上的红豆杉,它们于毫末中扎根、在战火中生长,至今已凌云直上、苍翠如盖。
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枝繁叶茂、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也正因其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深深植根于人民当中。
江西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襟五河而带鄱阳,哺育了四千多万老区人民。“章”、“贡”两江合流,成赣江;“寻河”、“乌水”相遇,有“寻乌”。
沿着历史的河流向前溯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也不是从外国照搬过来的,而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断探索得来的。
今天,从城市到乡村,从高冈到原野,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到群众生活的细节中,如同水源滋润着赣鄱大地。
民情民意被倾听,急难愁盼能解决,振兴步伐在加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天,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任务,这片红色的土地将谱写出怎样的新篇章?让我们一同期待!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8期)
(责编:高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