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劳动的季节,生机勃勃的祖国大地上,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正在拔节生长。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个崇尚劳动、礼赞奋斗的节日里,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以卓越拼搏、团结实干,创造一个又一个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饱含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昭示劳动创造历史的深刻道理,彰显劳动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日新月异的时代,催人奋进的事业,给更多劳动者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有这样一群人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奔忙于乡间田野,他们打通社会运转的毛细血管、提供群众所需的便利服务,是百姓生活中最熟悉的角色。他们是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是无数奋斗在新业态一线劳动者的缩影。
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和劳动者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幅增加,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在促经济、稳就业、保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劳动和劳动者,都离不开法治的呵护。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颁布,此后二十多年间,更多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司法解释相继公布实施,与劳动法一同构成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亿万职工从中受惠。
近年来,以法治力量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新业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迈出新步伐,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加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法治化进程——
完备的法律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支柱。在新业态蓬勃发展、经济模式革新和产业结构深化转型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又一次迎来修改,增加规定“工会适应企业组织形式、职工队伍结构、劳动关系、就业形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依法维护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这扩展了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覆盖面,明确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为工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在国家立法层面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让他们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
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除了明确平台企业应当合理承担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应责任外,更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直面从业者最关心、最现实的权益问题,为平台企业合法合理用工划出红线。
以制度创新、顶层设计推动治理,意味着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阶段,切实创造更为良好的从业环境、更有前景的发展环境,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圆梦力量。
助力解决“急难愁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浙江率先出台《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对合同签订、报酬标准、奖惩机制、配套服务等多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甘肃出台实施意见,平台企业要依法合规用工,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山东济南建成400余家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提供日常休息、法律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各地积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政策落到实处,不断织密权益保障网,进一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劳动者更有保障、更有尊严,促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
“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无论劳动形态怎样变化,劳动精神价值永恒。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法治的阳光下劳动,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创造,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每一位劳动者合法权益,才能真正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伟大的时代正催促我们以劳动奋斗开创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同亿万劳动者一起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开辟广阔天地,书写精彩人生。(作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