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性的抵达,意味着又一次历史性的出发。
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伟大的政党生生不息。10月2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充分体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充分彰显“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23次提到“法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命题,凝聚古今中外法治建设的思想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实践性、真理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是最具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第一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本届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完成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项目,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新时代的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制定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构成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象征与标志重要制度。
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将其列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治久安、长期繁荣发展;督促推动制定机关修改或者废止存在违宪、违法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万余件,推动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系统性、完整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立法步伐。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并且通过务实的监督举措,推进法律有效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
制定反外国制裁法,结合反制裁斗争实践,遵循国际惯例,借鉴国外相关做法,明确了反制情形、程序和措施等,为反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提供了法治支撑。
今日之中国,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法治高扬,正气彰显;今日之中国,答时代之问,顺时代之趋,开时代之先,奋发激扬,劈波斩浪;今日之中国,党风更优,政风更好,民风更淳,人民昂扬,政通人和。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者为《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徐刚)
评论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1978年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党的中心任务,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砥砺奋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大船千钧,掌舵一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政治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伟大的事业,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党的二十大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伟大思想与非凡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相互激荡。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对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大道如砥,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并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古人说:“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要更好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的笼子管住权力,用法治的缰绳驾驭权力。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实现形式。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今天的中国,东风浩荡,气象万千,百舸争流;今天的中国,意气风发,信心满怀,千帆竞发。党的二十大必将开成一次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大会,聚合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复兴伟力。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1978年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党的中心任务,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砥砺奋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大船千钧,掌舵一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政治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伟大的事业,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党的二十大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明确党的中心任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伟大思想与非凡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相互激荡。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对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大道如砥,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并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古人说:“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要更好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的笼子管住权力,用法治的缰绳驾驭权力。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实现形式。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今天的中国,东风浩荡,气象万千,百舸争流;今天的中国,意气风发,信心满怀,千帆竞发。党的二十大必将开成一次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大会,聚合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复兴伟力。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者为《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徐刚)
从这里探寻走向更大成功的秘诀和逻辑
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团结奋进创造历史新伟业。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镌刻了我们党光辉灿烂的历史足迹,更开启了续写传奇的崭新征程。大会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鼓舞了斗志。随着大会在万众瞩目中隆重落下帷幕,我们正式进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这“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最精准的解读、最权威的辅导,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弄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我们将怎样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其中蕴含的秘诀和逻辑是什么。为此,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带着感情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伟大人物的引领,就一刻不能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拥护“两个确立”,首要的就是做到对习近平总书记忠诚拥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信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这就要求我们带着真挚的感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学习,把强烈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转化为行动自觉。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之所以能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就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从容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要通过学习深刻体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把拥护“两个确立”体现在理想信念、政治生活、立场定力、担当作为上,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真正做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带着信心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新时代10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0年来,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绩来之不易,信心历久弥坚。所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带着信心学。通过学习,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这条路我们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只有带着这样强烈的信心踏上新征程,我们才能把只争朝夕的拼劲转化为坚定不移的行动,把勇攀高峰的决心转化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信念,把临危不乱的沉着转化为运筹帷幄的从容,把为民履职的担当转化为负重前行的底气,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带着目标学。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同样,续写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也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接续奋斗。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报告中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期待,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因此,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人人有责!作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宏大的发展目标中找准人大定位,我们每个人要从宏伟蓝图中找到努力方向和奋斗路径、感受精神鼓舞和使命召唤,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对未来的期待付之于我们的奋斗时光,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的明天变成现实!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带着任务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和安排,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的许多目标任务都和人大工作紧密相关: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从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到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可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开列了一份详细的“任务清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确保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目标任务都能得到贯彻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人大力量。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带着问题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问题把握得准不准、好不好,问题解决得及时不及时、彻底不彻底,直接决定了发展的质量和成色,决定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二十大作的报告中每个字每句话,都紧扣时代最核心最迫切的发展问题,回答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关键问题,这是对时代声音最深刻最有力的应答。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以来10年成绩的同时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实际上为我们开拓新的工作局面明确了“题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问题、面对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我们党解决一切问题的奋斗之路就是取得一切成绩的奋斗之路,就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愿望的奋斗之路。因此,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才能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才能通过学习准确抓住时代的“题眼”,更加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在攻坚克难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找到“解题之钥”,不断把我们的事业发展推向前进。
感悟精神伟力,吹响启程号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要做到全面、准确、深刻,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人大工作发展。
让我们乘着党的二十大的强劲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上下同心、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奋斗定义我们的时光,用拼搏创造美好的未来,用实干书写绚丽多彩的新时代人大故事!(作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孙梦爽)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