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甘肃省兰州市检查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绿色发展土壤清洁无污染项目。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宁宁 文/图
2019年1月1日起,土壤污染防治法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在法律落地一年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对这部法律的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净土保卫战的又一项实际行动。
8月17日至2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带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甘肃进行了执法检查。4天时间里,执法检查组召开多场座谈会,并先后赴兰州石化公司、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白银市白银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项目、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以及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了现场察看,并就修改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在执法检查工作中,执法检查组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栗战书委员长批示要求,依法强化农用地污染防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工作餐菜品种类和数量,以身作则,提倡节约风尚,坚决杜绝餐饮浪费。
明确目标责任落实法律要求
甘肃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重大土壤污染环境事件,呈现出污染土壤有效修复、未污染土壤保护不断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的良好态势。”8月17日,在甘肃省贯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情况汇报会上,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向执法检查组介绍了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情况。
为压实责任,甘肃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省土壤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定期或者不定期研究和统筹协调土壤污染防治重大事项。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市州政府也与县市区政府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逐一分解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了《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施方案》,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倒逼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建立分类清单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
土壤污染防治法被业内称为“最强”土壤保护法。该法首创的坚持风险管控、分类管理制度正是“最强”表现其一。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要通过普查、详查、调查、监测、风险评估等措施和途径,掌握土壤污染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风险管控打好基础。
甘肃省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特别是历史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较多。因此,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一步,首先就是摸清底数。如何加强农用地保护,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是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
甘肃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全面开展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按照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3种类型,建立分类清单分类管理。目前,已完成42个县(市、区)划分工作,占全省总任务量的48.28%,年底前能够完成全部划分任务。
与此同时,为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甘肃省已完成4.1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18万亩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任务,分别占总任务量的68.33%、78.67%。对受污染耕地周边5公里范围内工业污染源进行排查,筛选确定15个重点区域和76个重点对象进行整治,有效切断镉等重金属进入农田的途径。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6万亩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1.5万亩重度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任务。”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保障“住得安心”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污染防治是关乎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大事。如何确保百姓“住得安心”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由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制定,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并根据风险管控、修复情况适时更新。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要对污染地块进行分级管理,分级建立名单。
那么,甘肃省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据介绍,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甘肃省由县级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电镀、焦化、制革等行业关停企业地块进行摸排,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清单。由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对疑似污染地块调查报告进行技术评审,建立污染地块名单。截至目前,甘肃省共排查确定了69个疑似污染地块和30个污染地块,相关信息已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更新。
甘肃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于2019年12月发布了《甘肃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第一批)》,将20个污染地块纳入其中。今年以来,依据风险评估报告评审情况,又新增兰州市专业电镀厂、兰州维尼纶工业堆场两个污染地块,合计22个污染地块纳入全省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织密织牢法网推进地方立法进程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首次以专门法律的形式规范防治土壤污染。为织密织牢土壤污染防治法网,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加强生态环保立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法深入开展。
为加快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制度建设,《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调研及相关配套制度编制工作已于6月启动。此外,《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设立前期研究报告》《甘肃省工矿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指南(试行)》《甘肃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管理办法》《甘肃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现场检查技术要点》《甘肃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查要点》等6项配套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目前《条例》初稿已完成,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一审,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据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介绍,此次立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借鉴国内有关省份的编制经验,结合本省实际,细化完善有关条款,对有关成熟的管理制度通过地方立法予以固化,对未明确的事项予以细化,努力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最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法规制度。
(责编:刘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