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设立新闻发言人
拓展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提高国家立法机关工作透明度
(南方都市报)全国人大新闻发布制度又有新动作:继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新闻发言人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首任新闻发言人也于日前公布。
1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最新版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新闻发言人名单,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设立新闻发言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汪铁民担任。
南都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国家立法机关增强新闻发布制度,在披露立法进度、回应社会关切方面动作频频。有观察认为,这一系列举措有着独特的价值:拓展了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提高国家立法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也将推进国家立法机关对社会舆论关切的及时回应,呼应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筑起公共权力与社会大众的沟通桥梁。
观察
立法机关新闻发布制度变革,有利于满足公众参与立法的需求
多位新闻发言人首次亮相的背后,是国家立法机关新闻发布制度的变革。
全国人大新闻发布制度始于1983年,全国人代会首次新闻发布会召开,此后,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由常委会办公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也形成了例行机制。
有观察指出,与上述人大信息公开形式相比,首创的法工委发言人机制,不仅拓展了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信息公开渠道,而且集中于立法议题的运行模式。意味着人大立法的信息公开与发布有了多元且丰富的形式,让法工委这个以往多活跃在人大立法幕后的专门性机构走上前台。
也有法学专家认为,当下,法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已成为立法常态,立法机关如何采集、吸纳民意等信息公开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对立法意见的反馈机制仍有待改进。人大新闻发布制度的变革,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有利于满足公众参与立法的需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任发言人:懂人大也懂新闻
履新全国人大常委会不足四个月,汪铁民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首任新闻发言人。
据新华社报道,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会议经表决任命汪铁民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汪铁民此前长期担任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辑职务。中国人大杂志社编辑出版《中国人大》杂志、《中国人大》(对外版)杂志。这样的经历,让汪铁民“懂人大又懂新闻”。他也曾在《中国人大》撰文,就人大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作出剖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郡县治,天下安。”汪铁民撰文称,这两句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表述,形象地概括出县乡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汪铁民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县乡人大实际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有的地方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不规范不负责,违法违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人大会议质量不高,存在“走过场”现象;有的地方人大行使法定职权不充分不到位,存在“虚化”现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和渠道不便利,需要进一步拓展丰富。
汪铁民谈到的上述问题,正是近年来人大制度加强和完善的重点。2015年中央制定《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增加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县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和乡镇人大主席实行专职配备等。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多次组织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培训,直言“县级人大不是‘二线’,而是‘一线’,甚至是‘火线’”。
法工委发言人首次与公众见面:集中披露立法信息,回应热点议题
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闻发言人臧铁伟首次与公众见面。
在8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臧铁伟集中披露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上半年的立法进展、下半年立法安排,面向社会全面通报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还就香港局势、高空抛物等热点议题作出回应。这意味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
据悉,法工委新闻发言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臧铁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担任。
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召开两次记者会。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下设的工作办事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属于常委会日常工作的“专业核心部门”,负责拟定相关基本法律草案,并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和制定的相关法律草案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提供有关材料、提出修改建议等工作。
南都记者留意到,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有为数不多的几次见诸报端,以“发表谈话”的形式回应香港问题。
人大外事委员会设立36年:发言人首度对外发声
不仅如此,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也打破了鲜有对外发声的历史。
据新华社消息,8月17日,针对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参议员麦康奈尔、鲁比欧、众议员约胡等人近日发表的涉港错误言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言人尤文泽表示,此举严重违反法治精神,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设立36年以来,其发言人首度对外发声。
尤文泽表示,香港发生的一连串非法活动特别是极端暴力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法律条例,公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粗暴践踏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威胁香港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依法惩处。
南都记者注意到,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3年6月7日表决设立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该委员会至今已设立36年。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主要来自党、政、军、外交、经济等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
相关新闻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
未来将继续邀请地方交通厅负责人分享经验
12月16日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年招待会在国博举行,南都记者在现场偶遇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和科学技术部新闻发言人吕静。
问及今年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的工作亮点,吴春耕介绍,交通运输部目前创新性邀请基层代表,走进发布会现场分享变化和成就,未来将继续邀请地方交通厅负责人将地方做法分享给全国学习借鉴。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交通部邀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参加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省在运输服务提升上的具体举措。
“近几年交通运输部不断创新,邀请基层代表、一线同志走进发布会现场,不仅能让他们向更多人分享成长的经历、成就等,还能用接地气的方式拉近发言人与基层代表之间的距离。”吴春耕称。他表示,这样的形式目前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吴春耕介绍,现在交通运输部已经按照区域性战略邀请了地方交通厅发言人到部里、到国新办来发布消息,通过这些平台将地方做法提供给全国人民互相学习、借鉴。
科学技术部新闻发言人吕静:
尖端科技知识要让大家“摸得到”
与吴春耕一样,吕静明显感受到今年国新办新年招待会的“热闹”。“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包括外宣在整个国家越来越重要了。”吕静说。
作为科技部的新闻发言人,吕静认为与其他部门相比,共同的工作是把政策语言转换成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
不过,对于科技部来说,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科普化,如何把高大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让老百姓能感受得到的生活体验。“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吕静坦言。
据吕静介绍,科技部目前也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在新闻发布会上引入PPT、小视频、实物模型等,把尖端的科技知识让大家看得见、摸得到,感受得到。“更好地讲好中国的科技故事。”吕静说。
(责编:江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