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的新时尚。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如今,全市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去年底的15%提高到90%,每天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量比2017年底提高了41.7%。
为了这个条例的出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作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下社区活动的主题;条例草案先后听取市民意见近2万人次,发放了3万余份调查问卷;150多位市人大代表参加立法实地调研和代表论坛,270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380多条意见建议。
这是地方人大立法促进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在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完善发展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地方人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近日,记者赴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广东、贵州等地进行了调研采访。
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
“特色菜”聚焦民生关切
想要查阅政府部门的各类数据信息,动动鼠标就能轻松获得;去医院看病,一部手机就能“一网通办”,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就诊者的医疗数据……在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的深度运用带给市民可见可感的便捷。而这背后则是大数据地方立法的保驾护航。
“我们率先在全国设区的市一级层面制定出台了3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将大数据立法与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民生热点紧密结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寿宇说,为了让地方立法“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有实效”,贵阳市人大始终恪守“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这也是宪法和法律为地方立法所设定的“底线”“红线”。
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就国家尚未立法的事项试点探索、先行先试,发挥“试验田”作用,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国家层面立法积累成熟经验,是地方立法的价值所在。
“每一项改革成果最终要推广复制,第一步就是实现制度化。”在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曙光看来,地方立法工作不仅保证了宪法法律的规定细化落实,更促进了地方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
深圳一系列地方立法的“特色菜”让人耳目一新:通过立法,将商事登记改革中出现的“除名”制度法治化,解决“僵尸”企业退出难问题;通过立法,明确辅警的职责、权利、待遇,缓解城市警务力量紧张问题;通过立法,改变过去政府主导拆迁的模式,探索居民和企业谈判分享土地升值收益的制度……先行先试的改革和精雕细琢的立法相伴前行,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都纳入法治轨道上解决。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近年来地方人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同级党委中心工作,聚焦民生关切,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实效和权威,在创新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上也积累了许多好经验。
去年,内蒙古精准脱贫进入了攻坚拔寨关键期和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为了找准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分赴31个贫困旗县进行调研。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施文学介绍,这次调研先后走访66个苏木乡镇、99个嘎查村,入户1726户,最终在17份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总结出问题清单,包括5个方面25个问题,反映的都是基层在脱贫攻坚上出现的问题。
为了切实解决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要求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连续监督,解决一个才能销号一个。如今,25个问题中已经整改的有11个,正在整改还需要长期坚持的有13个。
2014年,浙江丽水市云和县人大常委会出台的一份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一份名为《关于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财政存量资金开展调查的决定》,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特定问题调查,这样的探索在浙江此前还从未有过。
10余名人大代表、专家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对全县政府性存量资金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历时两个月,基本摸清了县财政的“家底”。在此基础上,云和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决议》,要求县政府出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理财”举措。
这次调查彻底扭转了财政部门“只管财,不理财”的旧思路。从2014年至今,云和县累计清理、整理结余资金6.93亿元,其中5.42亿元已经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直接面对基层、面对人民群众、面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做好新时代人大立法、监督各项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实施,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说。
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小事也是“当家作主”的大事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34幢,建于1995年,6层12户基本全住着大学教授。20多年过去了,教授们大多步入耄耋之年,年龄最大的已经95岁。83岁的潘根生教授说,6层楼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轻松松,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却是个难题。加装电梯,成了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从2010年开始,老人们多次申请加装电梯,但因为缺乏政策依据,牵涉部门多,经费难落实,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转机来自“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18年2月,杭州市人大票决出10件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推进市区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做到愿改尽改”赫然在列。老人们得偿所愿。
当一件件民生小事,纳入人大代表票决这一制度体系后,就成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大事。目前,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已经在全国推广,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政府和群众间架起桥梁。
在河北正定,人大代表的办公桌摆到了集市上,乡亲们早已习惯在赶集的时候跟人大代表唠唠嗑。同时,遍布正定城乡的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也已成为“摸情况”“听反映”的新阵地。每一个乡镇、街道都设立了“人大代表之家”,而且多数就设在政府办公楼一层最醒目的位置,为的是方便代表“回家”、群众“进家”。正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崔庆朝说,哪里有突出的矛盾纠纷,哪里有集中的困难问题,就把代表联络站设在哪里。
近年来,全国各地类似这样代表与群众之间沟通联系的平台、渠道越来越多、制度越来越完善、效果也越来越好,成了代表学习培训的课堂、联系选民的桥梁、履职尽责的平台、服务群众的窗口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抓手。
人大代表解决的问题,可以小到一个路灯怎么点亮、一个井盖怎么装好,也可以大到一个产业怎么盘活、一方经济怎么兴旺。
“有一次,楼上漏水,公司办公室被水泡了。按理说,这是物业纠纷,应该自己解决。但我初来广州,人生地不熟,于是找到人大的社区联络站反映情况,没想到,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广州越维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赵熙说,他从来没想过,人大代表还关注这种小问题,这让他愿意留在广州发展。
东莞市大朗镇人大代表周淦华提出了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他针对大朗镇毛织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大朗镇毛织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10个月后,大朗毛织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成,600万元贷款帮助困难企业经营重上轨道。
在调研中,记者真切感受到,每位人大代表都积极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大的职能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得到充分彰显。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敢问敢管敢查,善问善管善查
这是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交出的成绩单:两年多来,1800多人次参与立法意见征询,10多个立法问题成为社区公共议题,其中2个进入2018年虹桥街道社区代表会议议题,成功推进了多个社区服务项目……“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是为了将听取意见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将公众参与直接引入立法过程,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这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推进立法精细化,提升地方立法质量的创新举措。
上海闵行区七宝镇人大是上海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共设立了36个居村采集点,每个采集点都吸纳了一批退休或者在职法律工作者、教师、工程师等,组成群众智囊团和专家顾问团。这让收集上来的立法意见更专业,促进立法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立法权的下放在释放各地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加强地方人大立法制度建设、维护全国法制统一的问题。
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信息化系统成为人大工作的好帮手。每一部正在制定中的地方性法规一目了然,全程留痕、节点提醒,立法的全过程清晰可控。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对法规条款进行大数据比对,确保条款与上位法不冲突,与其他法规相协调。
此外,还有司法工作联网监督系统、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经济运行联网监督系统、代表履职服务系统等12个应用系统,共同组成了“广州智慧人大”,范围覆盖市人大主要业务领域,实现了联网数据采集、在线实时监督、可视化技术分析等多种功能。
质询是人大颇为有效的监督手段,但实践中往往顾虑重重。对谁质询?质询包括哪些程序?如何确保质询的合法性?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制度回答,质询就无法顺利开展。
2015年,浙江金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专题询问和质询试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有关国家机关存在违法违规、不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对执法检查报告等审议意见不认真研究处理等情形,可以依法联名提出质询案;质询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受质询机关名单;市人大常委会应当组织对受质询机关答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调研中记者发现,地方人大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创新,对法定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特别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敢问敢管敢查,善问善管善查,增强了工作实效。
回看40年,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履职尽责、锐意进取,为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新时代,地方人大还将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致力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使人大工作更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
(责编:江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