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8年,一幅生动的新时代法治画卷徐徐展开: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奏响了新时代英雄主义赞歌;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补了环保立法的重要空白;立法“拥抱”电商时代,将电子商务纳入法治轨道;个人所得税法再次修改,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百姓;立法确认和巩固司法体制改革成果,促进司法公正;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提请审议……据统计,履职第一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新制定法律8部,修改法律4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对多部法律草案进行了审议。
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秉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立法工作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保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政治原则,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立法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新时代立法工作新篇章。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栗战书委员长强调,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立法工作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保证。要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立法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新时代立法工作新篇章。
新时代立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将其贯彻于立法活动、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中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转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请示,是党领导国家立法工作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工作,围绕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立法规划,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新一届立法工作的谋划布局,研究制定了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并报党中央批准实施。立法规划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健全国家监察体制等领域,对立法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一类项目和二类项目共计116件。
有评论称,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既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又放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时间紧、节奏快、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将是新一轮立法工作的显著特点。
党中央批准立法规划时,明确要求“加快立法工作步伐”。栗战书委员长强调,要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弘扬“马上就办”的精神,形成真抓实干的氛围。只要是党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要、群众有期待,法律草案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的,就可以提请审议或表决通过。
履职第一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一系列重点领域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例如,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促进司法体制改革,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通过这些成功的立法范例,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全面工作情况,主动请示重大立法项目、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和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使立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这一做法已经载入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每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都对人大立法等工作进行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决定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颁布土壤污染防治法,织密织严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网”;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提请审议……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开展立法工作,推出一系列“精品佳作”,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开展立法工作,推出一系列“精品佳作”,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2018年3月,党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明确要求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经历两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4月27日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出台,奏响了新时代英雄主义赞歌!”有媒体评价称,以国家立法形式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必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一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统筹做好相关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依法及时作出决定,为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按期完成提供法制保障。其中,包括审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的决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关于中国海警局行使海上维权执法职权的决定等。
此外,根据党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12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将村委会、居委会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表示,这一修改,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工作机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进一步织密织严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网”。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加开会议并作出决议,推动生态环保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工作。为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常委会作出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是依法治国理念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为落实这一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耕地占用税法、车辆购置税法,审议资源税法草案,积极稳妥地将相关税收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应当有与新时代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相适应的伟大法典。编纂民法典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在2017年3月出台民法总则的基础上,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推进编纂工作,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进入审议程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对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进行审议。业内人士指出,草案充分体现出立法思路的与时俱进。作为我国首部卫生与健康领域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该法的出台将引领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大局,推动和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审议。此外,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受理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利等上诉案件,实现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推进相关立法,为全面深化国家机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完善法治。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新法律、相机修改现行法律、作出授权决定等方式,及时推进相关立法,为全面深化国家机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完善法治。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一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等6部法律的决定、关于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15部法律的决定,并一次性通过4个决定,对产品质量法等17部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通过这三次“打包”修法,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改革措施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和“放管服”、医疗保险制度等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消防救援衔条例,推动我国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为落实公务员分类改革要求,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务员法作出修改,规定全面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充实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措施,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不断通过立法确认和巩固司法体制改革成果,促进司法公正: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进一步完善“两院”的设置和职权;制定人民陪审员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审判活动;审议法官法修订草案、检察官法修订草案,推进法官、检察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常委会还作出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探索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事诉讼法作出修改,完善刑事诉讼与监察的衔接机制,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速裁程序等经改革试点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常委会还审议通过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为加强境外追逃追赃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手段。
为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3年3月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首次大修,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重大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进一步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作出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期限的决定,并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初次审议,拟在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两部法律作出修改完善。
改革开放40年来,外资对中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早期制定的“外资三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已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亟须制定统一的外资基础性法律。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商投资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草案明确扩大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的主基调,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舆论认为,外商投资法草案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提出,意义重大,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作出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期限的决定,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
民心所望,立法所向,这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修改的多部法律曾多次荣登网络“热搜榜”,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些法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个个新规定、一项项新修改,都牵动着大众的目光,承载着百姓的期盼。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修改的多部法律曾多次荣登网络“热搜榜”,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从审议为百姓“量身定制”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到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提高个税起征点,释放改革红利;再到制定电子商务法,立法拥抱“电商时代”……这些法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个个新规定、一项项新修改,都牵动着大众的目光,承载着百姓的期盼。
民法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关联最为紧密。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已进入审议程序。草案包括六编,分别是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这部法律一看就是为我们老百姓‘量身定制’的!”一位网友留言称。他举例说,物权编草案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自动续期,给大家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合同编草案完善格式条款制度,进一步约束“霸王条款”,让消费者安全感满满;增设人格权编草案,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侵权责任编草案增加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碧水蓝天撑起“保护伞”……
每一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都关系着亿万纳税人的福祉,备受社会关注。2018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历史性开启我国个税制度由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转变。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国务院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对国务院报送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进行了备案。白领小张告诉记者:“在个税起征点提高的基础上,我还可以根据赡养老人、住房租金、继续教育等情况进行专项扣除,这种‘个性化定制’的税收方式,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为了规范和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历经五年打磨和四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子商务法。该法将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和业态纳入调整范围,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并严格禁止虚假宣传、强行搭售、通过搜索和竞价排名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如一声春雷划过中国电子商务原野,法律的车轮轰鸣而过。”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必将引领全球电子商务法律发展,促进相关国际法律规则的进步。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对公司法作出修改,完善有关股份回购的规定,为促进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特别是为当前形势下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等,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2018年7月,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
治乱须用重典。2018年10月、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对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和疫苗管理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据了解,两个草案围绕问题疫苗案件暴露的突出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其中,疫苗管理法草案规定强化疫苗的风险管理、全程控制、严格监管和社会共治,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对此,有媒体评论称,从疫苗案发生,到人大审议两项草案,中间仅间隔短短几个月,这种高效体现了我国立法机关积极关注社会生活、迅速回应人民群众呼声的态度与作为。
民心所望,立法所向,这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一年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百姓关切作为立法工作的着力点,使法治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系列制度设计,更是一种工作方式或工作作风,它已深深地融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每一部法律中。
如何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栗战书给我们作出了示范:他不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基层一线,问法于民,让人大立法更接地气,还通过参加分组审议、在常委会会议间隙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声音,为法治汇智凝力,给人大立法工作树立了典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人大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大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栗战书委员长强调,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立法工作全过程,特别是在起草工作环节更要注重调查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把立法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把有关情况了解清楚,把问题原因分析透彻,把立法中的不同意见考虑充分,把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妥当,把结论和决策建立在扎实可靠的立法调研基础上。
如何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栗战书给我们作出了示范:他不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基层一线,问法于民,让人大立法更接地气,还通过参加分组审议、在常委会会议间隙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声音,为法治汇智凝力,给人大立法工作树立了典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尽快制定出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草案经历两次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栗战书率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云南着重就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开展立法调研。
“入深山采好药。”调研期间,栗战书前往昆明市、德宏州、保山市等地,深入村庄民居,走入社区街道,进入车间厂房,在医院与就诊患者亲切交谈,到村民家里看望慰问,并召开两场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凝聚立法共识。
“建议加强对基层卫生院软件硬件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希望法律规定鼓励卫生与健康知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乡村。”“这件法律草案十分关注民生、很接地气,希望尽快通过实施,让人民群众早日受益!”……一项项立法建议、一个个希望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些凝聚社情民意的“好声音”,为法律草案的完善提供了决策参考。
栗战书在调研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求所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用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过去一年,栗战书还前往江西、福建等地开展调研。“最想实实在在了解点基层情况”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能够听到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他不仅更改路线直奔农家,还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包括就餐时间、午休时间,见代表、见基层干部,与企业家面对面,了解情况、倾听问题。
其间,常委会调研组始终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在住房、用餐、出行等方面严格把控,轻车简从、深入基层,努力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加符合人民意愿、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有媒体评论称,调研组所到之处,全部都是基层一线,真正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看到了最真实的情况,倾听到了最质朴的立法建议。
为了更多地了解情况,常委会会议期间,栗战书多次参加分组审议,广泛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人民陪审员法草案、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等的意见、建议。
而在常委会会议间隙召开列席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创举,并已形成机制。从关注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把村民百姓的想法带到会上,到提出希望让更多的法律专业领域代表参与立法工作,再到建议完善法律助推乡村振兴……代表们将自己履职中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惑带到会上,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每次座谈会,栗战书都全程参加,不仅边听边记,还不时插话交流。
“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列席会议代表座谈会,这是前所未有的,更是振奋人心的!”一位参加过座谈会的代表告诉记者,大家深刻感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代表的重视,对基层群众呼声的关注。专家表示,同人大代表座谈,倾听代表们的意见、建议,是广泛听取社情民意的绝佳路径,有助于号准人民群众的脉搏,让常委会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更加紧密。
制定良法,是依法治国的逻辑起点,是时代赋予立法者的神圣使命。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从过去一年的立法成绩单可以看出,时间紧、节奏快、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已经成为新一轮立法工作的显著特点。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不懈追求。
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离不开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及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其中,包括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时,注重发挥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的作用。由全国人大环资委、教科文卫委分别牵头起草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就是两个例子。
审议把关也是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的重要内容。据了解,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大部分法律案都至少经历了三次审议,有的甚至更多。例如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就经历了常委会四次审议、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了不断提升审议质效,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多次延长会期,审议发言人数屡创新高。在增强法律的协同配套方面,常委会加强对法律配套规定制定工作的督促,推动出台人民陪审员法、电子商务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4部法律14个条文的配套规定。
栗战书委员长强调,要把立法工作同普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会“做”,把法律法规立好修好,而且还要会“说”,用讲故事方式把法律法规宣传好、解读好、阐释好,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各方面立法认同。现在,每部新制定的法律出台后,基本都会由相关部门作出权威解读。为推进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开展一系列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其中,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而认识和把握规律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调查研究。栗战书强调,要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全面掌握情况,抓住突出矛盾,查清问题症结,提出有针对性、有见地的对策建议。
过去一年,栗战书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基层,问法于民,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也纷纷行动,在人大系统掀起了一股调查研究的热潮。立法调研作为立法过程中的“必修课”,不仅是了解民情民意的通道,还成为了宣传普及法律的有效途径。
为了号准社会的脉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问需、问计、问策于民。
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把办理好人大代表依法提出的议案、建议与立法工作紧密结合,积极邀请相关人大代表参与立法论证、调研、座谈、审议、通过前评估等工作。
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细化立法流程,扎实做好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健全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截至2018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结束,共有15件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对已结束征求意见的14件法律草案有220536人提出658829条意见。其中,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共有111208人提出440491条意见,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共有67291人提出131207条意见。通过一串串数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公众对立法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正在不断提升。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健全向地方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
有评论称,这些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工作机制显现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向前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让每一部法律都成为精品,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追求。(来源:西交民巷23号)
(责编: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