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网)没有全民健康,就是没有全民小康。作为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是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大力推动的举措之一。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心城区,如何提升学校等公共体育资源利用率,服务更多市民?
日前,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赴徐汇区就《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参加。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在调研座谈中透露,为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体育设施服务,上海市政府每年将市民健身步道、市民健身房、市民球场等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截止2016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3平方米。目前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2%。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上海市国民体质达标率和过敏体质综合指数继续蝉联全国第一。赵光圣表示,上海已初步建立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广大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上海市全民健身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上海市体育局负责人也坦言,在一些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社区体育健身资源相对缺乏是客观现实,因此,加大学校等公共体育资源开放,服务社区,成为不少百姓的迫切呼声。对此,《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健身设施。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公办学校的体育健身设施应当向市民开放。鼓励民办学校向市民开放体育健身设施。
“全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姿态是积极的”,上海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就徐汇区而言,目前区内共有73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区内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均向社区居民开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之间的矛盾。
“学校资源的开放也带来了不少管理问题,首要是安全方面的顾虑”,徐汇区教育局负责人在调研中反映,由于入校的准入门槛太低,致使进入校园的人群年龄跨度大、来源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给学校的卫生管理、场馆设施管理带来一定隐患。虽然区内各街道为辖区内开放学校进行了投保,但实践中,这些保险常常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此外,场地开放造成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提高,体育设备、器材维护成本提高,以及安保费用投入增加,这些都增加了学校公用经费的负担。“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第三方专业组织运营,是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据悉,下阶段,上海市体育局将加大建设力度,补足体育发展短板,重点新建一批便民利民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中小型体育馆、户外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设施。到2020年,全市新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50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150个、市民足球场100个、市民健身步道300公里,自行车健身绿道达到600公里,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体育设施以及沿江、沿河等体育休闲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2.4平方米。
座谈前,执法检查组一行还视察了徐家汇体育公园在建情况,并到上海市二中学了解校园体育设施开放情况。
(责编: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