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林州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修建,凝结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改变客观世界的执着,凝聚着人民主体的力量,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充盈着在实践中落地、在实践中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以红旗渠“三问”为出发点,探索红旗渠力量源泉,认识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借鉴参考。
一、从红旗渠“三问”中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
红旗渠修建过程,面临重重困难,引申出值得深思的三个问题:山高路远、工程浩大,林县为什么要修建红旗渠?三年困难时期,条件异常艰苦,人员、技术、资金、设备不足,林县凭什么敢上马红旗渠?跨省调水、劈山造渠,仅凭双手和简陋工具,林县人民为什么能修成红旗渠?解锁“人间奇迹”背后的“三问”,才能真正把握中国式民主的价值逻辑。
(一)“为什么要”中体现党的为民初心。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新中国成立前,灾害年年有,十年九不收。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4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次。尽管从元朝到新中国成立,林县人民自发修建过18条引水渠,但这些水利工程都无法彻底解决当地水资源奇缺的问题。千百年来,“清水到处流”成为了林县人民最简单、最质朴的梦想,但在旧社会、旧制度下,“水梦”不敢想、无法想,直到成立新中国,有了新制度,以杨贵为县委书记的林县县委决定“宁愿苦战、不愿苦熬”,为了人民利益,“我们要”!
(二)“为什么敢”中体现党的坚强领导。修建红旗渠面临重重压力和考验。一方面,1960年,国际形势严峻、国民经济困难,上级财力支持有限;另一方面,林县财政薄弱,县财政不足300万元,工程总投资预算却高达7000万,物资不足、粮食紧张、技术欠缺、施工条件险恶等困难摆在县委班子面前。杨贵事后回忆:“那时思想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胆战心惊的,光怕出问题”“我们可以坐着等老天爷的恩赐,这样我们的乌纱帽肯定保住了,却战胜不了灾害,遭殃的是人民群众。”在关键时刻,县委班子发挥主心骨、定盘星作用,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引领实践,依托高级农业合作化运动,党员带头、率先垂范,有效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人民群众紧随其后汇成了顽强拼搏的强大洪流。千百年来,林县人民的“水梦”在旧社会、旧制度下不能干、无法干,新中国、新制度,因为有战无不胜的伟大思想、伟大党,所以“我们敢”!
(三)“为什么能”中体现人民主体力量。红旗渠是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伟大创造。在党领导下,红旗下的人们当家做了主人,有了思想武装,有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协商的平台,坚信劳动可以改变命运,双手能够创造美好生活。为改变缺水命运,30万林县人民拧成一股绳,甘愿住石崖、宿山洞、吃粗粮,工具自做,口粮自带,石灰自烧,水泥自制,炸药自造,建材就地取,技术干中学,办法大家想。从1960年开工到1966年竣工,红旗渠工程总投资7154.7万元,其中国家资助1025多万元,占总投资的14%,县、乡、村共筹资金约6129万元,占总投资的约86%,真正体现了人民的力量。千百年来,林县人民的“水梦”在旧社会、旧制度下,无法实现、不能实现,新中国、新制度,人民作主、人民主体、人民民主凝聚力量,所以“我们能”!
红旗渠“三问”背后,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凝聚人民,这也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逻辑和本质特征。
二、在红旗渠“五个”力量源泉中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性
建成红旗渠,有“五个”力量源泉:信念的力量、核心的力量、人民主体的力量、民主集聚的力量、实践探索的力量。探索红旗渠“五个”力量源泉,就能把握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
(一)信念的力量。无论是修建红旗渠,还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了人民”都是出发点和落脚点。1966年4月21日,《人民日报》评论:“林县县委知道,引漳入林,这是林县人民的迫切要求;林县县委懂得,举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办成。”这是林县县委修建红旗渠的信念所在。正因这样的信念,县委带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畏艰险、矢志不移,成就了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
(二)核心的力量。一方面,伟大事业必须有伟大精神引领。毛泽东思想深刻影响、坚定指引着林县人民。1969年7月9日《人民日报》指出,“林县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彻底改变了林县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这正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在党组织有力领导下,党的委员会和15个党总支以及320个党支部,将工地上的1673名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制定“五同”(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难题)和“六定”(给干部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劳力、定工具、定工段)工作法,要求党员提高自身要求,时刻冲锋在前,汇聚起修建红旗渠的骨干力量。
(三)人民主体的力量。历史由人民创造,伟业靠人民铸就。杨贵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什么也做不成。”1960年2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全县广播动员大会,向全县人民发出《引漳入林动员令》。鼓舞人心的号召,高瞻远瞩的擘画,凝聚起人民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强大动力。修渠十年间,前后有30万人参与,81名林县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最大的60岁,最小的17岁。可以说,红旗渠的建设,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是人民的力量创造了伟大奇迹。
(四)民主集聚的力量。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民主,是广泛协商、科学决策的民主,是朴素、实用的民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集思广益的民主。在前期决策过程中,县委先后举行两次县委书记处会议,一次常委会会议、两次县委(扩大)会议,最大限度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组织架构上,总指挥部下分15个公社,公社又分为大队、作业组,各个层级周密配合,确保有决策商量决定,有问题商量解决。在民主平台搭建上,喊出“人人献计动脑、巧战太行革新”口号,各公社成立诸葛亮会,号召党员、团员、积极分子参加,层层动员,总结经验,酝酿方案,人人发言,个个表态。因此,红旗渠是30万林县人民商量着干出来的,体现了朴素的、实在的民主。
(五)实践探索的力量。在实践中,人民力量最大程度凝聚,人民智慧最大程度凝结,边干边积累的“土”办法——用木头等简易材料制造的运土机、刮土机、轻便滑车、空中运土机等工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成为红旗渠修建成功的重要法宝。因此,红旗渠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人民的伟大实践,是在党坚强领导下,人民战胜自然的实践,是运用朴素民主形式,集聚人民智慧的实践,是把党的思想、方针、理论运用到创造奇迹中的伟大实践。
红旗渠修建的“五个”力量源泉,是依靠人民力量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密码,也揭示了人民民主从产生到落地、从思想到实践的逻辑:民主的产生基于人民利益,“为了人民利益”才有坚强民意保障;核心引领方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民主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凝聚力量、行稳致远;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依靠人民,让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才能有动力源泉;完善制度体系,搭好民意表达平台,才能汇聚起人民智慧;实践是民主唯一的实现方式,聚焦群众问题,反映人民呼声,在实践中发扬民主,民主才能在人民中落地生根、完善发展。
三、从红旗渠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整体现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项权力,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环节,是过程和结果、程序和实质、直接和间接、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民主,展示了党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定立场。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民主,是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的民主,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剖析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民主,就能加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和把握。
(一)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体现的四项民主权利。一是知情权。引彰入林方案在酝酿初期,就通过不同层级、不同方式,多次征集全县人民意见,1951年县委召开林县各界人代会,公布引彰入林方案,经全体表决通过;1957年12月13日-31日,中共林县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杨贵作题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报告,报告和方案很快在广大群众中达成共识,群众一致拥护坚定了县委快马加鞭引漳入林的决心。二是参与权。1960年2月10日晚,林县县委召开全县引漳入林广播誓师大会,详细介绍了组织机构和工作部署,对前方后方、渠上渠下的协作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总干渠全线开工后,30多万人先后参与了红旗渠的修建,绘就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动人画卷。三是表达权。引彰入林方案决策过程中,在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工程实施中,成立领导、技术员、群众“三结合”的技术革新组,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做到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集聚群众智慧。四是监督权。工程开工第六天,总指挥部颁布《八项纪律》,工地的包工定额必须经群众民主评议,每天各连队召开民工会对施工情况进行评议.......十年修建、投资近6865万元的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这得益于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民主监督,筑牢了长渠之基、引来了源头活水。
(二)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体现的重要民主环节。一是民主协商。1959年5月提出工程设想,反复征求全县群众意见;工程中遇到难题,县委积极向群众请教,通过“与群众商量”解决难题。二是民主决策。3月9日,首届民工代表会议召开,到会代表182人,其中包括民工、炮手、铁匠、木工、车夫、司机、学生、教师等,通过了13项决议,让群众决定重大事项。三是民主管理。建立组织严密、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十项安全管理制度”“四项劳动纪律”“六项财务制度”“五项群众纪律”等要求,动员群众按章管理。四是民主监督。竖立“责任界碑”,依靠民主监督保证工程质量。
(三)从红旗渠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引彰入林方案经各界代表会议全体表决,到30万林县人民广泛参与,从人民集思广益发明创造,到创设系列监督机制,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程贯穿于红旗渠修建中,充分发挥了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力量。红旗渠告诉我们,“人民至上、人民利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出发点,“党的领导、思想指引”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人民主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要求,“民主载体、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勇于实践、推动发展”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目标和活力源泉。
四、新时代传承红旗渠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2年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考察林州红旗渠指出: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为什么红旗渠如此重要?因为红旗渠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要创造更多的人间奇迹;因为红旗渠产生了红旗渠精神,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更加需要这种精神;因为红旗渠是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伟大实践与伟大成果,修建过程中体现的民主力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法宝和重要启示。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了满足人民需要保障人民利益。同西式民主停留于选举和投票的做法相比,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的选举,又不局限于单纯的选举,而是将民主拓展到各个民主环节,如修建红旗渠源自于人民现实需要,来自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其中体现的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利益,是实质民主、管用的民主,不是形式民主、程序民主、为别人看的民主。因此,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党的领导去实现去保障。党的坚强领导是团结人民、发动人民、凝聚人民、引领人民的关键力量。没有党的领导,民主无法实现,甚至会出现极端民主化、自由化民主、无政府主义和“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维护核心,始终保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确政治方向。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安排。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全县“一盘棋”的组织协调,离不开各部门各单位紧密配合,离不开各公社大队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红旗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发展民主必须要坚持制度体系和制度保障,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真正形成“人民说了算”的制度体系。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人民实践力量推进。历史不由英雄创造,是由人民创造,而不能寄托于部分精英或精英团体。西方民主形式上是一人一票,实际上则是少数精英的统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撕裂,和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存在着本质区别。红旗渠体现的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是在实践中发展和落地、见效的民主,体现了人民利益、满足人民需要、动员人民参与,是人民在实践中体会的、感受的、实现的朴素的民主。因此,坚持实践中落地、实践中发展,建强民意表达和参与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决策、监督、管理平台,才能始终保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与活力。
红旗渠既是历史答案,也是时代考题。深刻把握红旗渠“三问”的为民初心,全面掌握“五个”力量源泉中的实践经验,就能够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落地之法、实践之要,就能回答中国式民主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依靠什么继续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为新时代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强大力量。
(任法香 系安阳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郭艳 系安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室综合调研科副科长)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编:高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