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领导,确保人大监督正确的政治方向
人大监督是在党的领导下,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监督的目的,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人民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这一过程直接涉及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涉及如何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个国家机关在党的领导下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所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人大监督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才能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把人大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同支持他们依法履行职责有机统一起来,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人大深入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大监督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
坚持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保障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实现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目标任务来谋划和安排,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当前,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加强对执法、监察、司法工作的监督,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再到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为我们清晰指明了下一步人大监督的努力方向。
二、坚持人民性,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人大监督着力点
在我们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实际上意味着,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过程,就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就是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也可以说,人民性是人大监督的基本属性。
人民通过人大监督来保证国家机构按照人民的意志运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就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正如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为此,人大监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人大监督着力点。
确定监督项目是人大监督的“头道工序”,要聚焦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把代表议案建议、群众反映意见、调研了解情况作为确定监督项目的基础。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实际生活中执行得如何?“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对这些问题,百姓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监督过程中,要坚持开门监督、广纳民意、集中民智、问计于民,最大程度吸收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在监督结果上,要坚持监督成效由人民来评价。步步深入、狠抓整改,让人大监督落地有声、杜绝“半拉子工程”,力求取得让人民满意的效果。说到底,我们要让人民群众从人大监督中收获更多实惠、看到更多效果,真正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三、坚持依法监督,让人大监督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都是法定的,既是权力,更是责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强调坚持依法监督,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依法”二字贯穿人大监督工作全过程,成为近年来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依法监督”,既是对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肯定,也为下一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依法监督,要求人大既不能突破法定职责的边界,又不能让法定职责“休眠”。要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尽责,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它们行使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为此,要依照宪法和监督法等法律的规定,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统筹运用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等方式,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
依法监督,不仅要求人大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监督工作,还要求人大始终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为准绳开展监督。人大的执法检查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检查,也不是行政机关的督察检查,而是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必须紧扣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法律条文开展检查。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用法治思维,深入查找法律实施中带有普遍共性的突出问题,不能把属于法律范畴的问题一般化、行政化,不能把违法行为视为一般性的工作失误。在执法检查中,要对照法律条文一条一条地查,看法律规定落实了没有、法定职责履行了没有、法律责任追究了没有,要在执法检查报告中阐明法律条文的落实情况,体现法律实施的实际情况,真正达到督促法律实施主体把法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目的。
四、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性
怎样才能不断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一直是人大监督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人大监督的设计和运行看,就是为了督促解决“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能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解决多少问题,是衡量人大监督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推动问题解决,方是监督实效。一次完整的监督工作流程,应该是始于发现问题,止于解决问题。以执法检查为例,栗战书委员长指出,执法检查就是要发现问题,不能走过场,不能搞评功摆好那一套。在执法检查中,尽管也要了解面上的情况,但重点是把问题找准找具体,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尽管也要总结法律实施的成效和经验,但重点是发现那些影响法律实施、制约治污实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阳光和鲜花,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最有力法宝。作为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人大监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对于那些“疑难顽症”,要随时做好打“硬仗”、“恶仗”甚至是“拉锯战”的准备。要把增强实效性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要通过一次次成功的监督实践,让人们领略人大监督的“铁腕气质”和“刚性本色”;要通过推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来实现“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目的,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工作开创新局面
我们知道,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具有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品格,它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因此,人大监督也应该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加强和改进。
当前,新时代新征程,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工作的流程;如何充分挖掘现有的制度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法定的监督方式,提升人大监督的整体效能;如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照法定的权限和范围,逐步拓展人大监督的领域;如何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在人大监督中的作用,例如专门委员会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组织开展专题询问;如何扩大人大代表对人大监督的参与,例如可邀请一些有专业优势或熟悉某方面实际情况的人大代表参与人大监督;如何借助“外脑”,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以此提升人大监督的专业水平;如何进一步加强“开门监督”,厚植人大监督的民意基础;如何提高人大监督的“科技含量”,让科技赋能为人大监督带来新的增长点……围绕这些任务和要求,不仅需要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也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
总之,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开创人大监督新局面!(作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孙梦爽)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徐刚)
既“上连天线”又“下接地气”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述评(五)
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来看,代表工作的性质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坚持党对代表工作的领导,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更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一、由代表工作的性质所决定,坚持党的领导,就是更好地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性质上看,代表工作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坚持党对代表工作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艰辛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最大优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根本的保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这一制度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保障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这个制度安排下,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些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追根溯源,都来自于人民。可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的人大代表与西方的议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不是“金钱政治”的产物,不是“党争”的工具。他们不仅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他们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因此,党的性质和宗旨同代表工作的性质是一致的。坚持党对代表工作的领导,就是更好地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代表工作,落实党中央关于代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不同时期的重大战略、重大部署、目标任务、重点工作,都是人大工作要牢牢把握、全力服务的大局,也是谋划和推进代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委员长会议专题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工作机制,以此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工作的领导。2019年6月,委员长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11个方面35条,形成了系统完整、务实管用的刚性举措。从2020年开始,在原来年度工作要点、立法工作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一个要点、两个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年度代表工作计划,明确代表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等,形成“一个要点、三个计划”,并将代表工作情况列入每年常委会工作报告的附件内容。每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别听取常委会办公厅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代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代表工作,不仅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对做好代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还出台了专门的文件。特别是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包括把好人大代表“入口关”,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强化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和管理监督等。为了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从全国人大到地方人大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能真正落地。
三、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统揽和指导代表工作,筑牢代表工作的思想政治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其中,关于代表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人大代表干什么、怎么干”等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代表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真正贯彻落实到代表工作中,栗战书委员长多次主持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委员长会议、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推进新时代代表工作。经党中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组织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每一次会议都把如何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作为重点交流内容。
四、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代表既“上连天线”又“下接地气”,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落实到代表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代表履职的各环节。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宪法法律落实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要求反映上来,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这是实现党对代表工作领导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国实行兼职代表制,代表不因当选而脱离原来的生产和工作岗位,他们就生活和工作在群众中间,对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最熟悉、最了解。与此同时,与普通群众相比,人大代表更能全面了解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能准确把握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更能吃透中央精神。因此,代表既要反映群众意愿呼声,又要带头宣传贯彻党中央精神,带头落实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部署;既要代表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又要引导群众、做群众的“带头人”。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要发挥好,才能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引导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任务举措上来,形成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实践证明,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关于通过网络平台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实践中,从全国人大到地方人大都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五、加强思想政治作风建设,让代表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人大代表受人民委托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是一项很严肃的政治任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思想政治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国人大代表站稳政治立场,切实履行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召开代表工作交流会、专题学习班等学习交流活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帮助全国人大代表正确认识其角色定位、职责使命和行权方式,筑牢代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根基,把党的领导贯穿代表履职的全过程。(作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晓琳)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