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了“两个机关”建设的新要求。建设好“代表机关”,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作为代表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必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与人大的职责要求相比,基层人大工作还存在个别人大主席“专职不专干”、个别人大代表履职“走形式”等薄弱环节。为此,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了“千名代表听民声”工作。
一是建站编组,村企选民“双覆盖”。家、站、室、集布局覆盖村居企业。开发区、各镇街人大以标准化建设“十规范、十提升”为依据,规范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固定联络站(室)、农村大集流动联络站99处,布局上辐射各村居、企业。五级代表联络覆盖全体选民。根据代表工作职业和村居、企业工作实际,将驻高1039名五级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观察员,按网格化管理模式,统一编组,逐一对接到各镇街的家、站、室、集市,实施“点”对“点”服务。
二是强化培训,淬炼履职“金刚钻”。县人大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人大干部、人大代表进行法律“基础课”辅导。采取以会代训、案例解析、情景模拟、分组研讨等方式,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进展,对人大代表进行接待群众“专业课”培训,全面提升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底气。
三是优化机制,工作推进“有章法”。建立了县人大常委会顶层设计、机关委室分层对接、镇街人大底层发力的制度执行机制。一是设计了工作原则。民生实事矛盾我化解、新旧动能转换我示范;二是明确了工作方式。单月赶集摆摊、双月进站拉呱;三是公示了时间地点。将代表接待家、站、室、集地点等,提前三天向社会公开;四是吸纳了“退役代表”。提出“代表履职五年,终身言行典范”的倡议,吸纳“退役代表”参与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五是邀请了“咨询顾问”。县镇136名驻社区党员、机关干部等业务骨干参与咨询;六是规定了工作用语。人大代表我在岗、有事请来大集讲,人大代表我值班、请来家中聊聊天,百姓有事我帮办、党的政策我宣传,专业站室找代表、致富路上困难少;七是印发了《工作指南》。向每名代表制发了《工作手册》,实施了接待群众规范化、工作运转程序化等“六化”工作标准;八是提供了履职保障。镇街人大(工委)提前落实接待场地,积极协调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的矛盾,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九是实施了履职考核。实行了双月推进例会、代表履职管理等制度,开展了“优秀履职代表”评选和“优秀履职故事”展播活动。
四是民声“速递”,结果反馈“短平快”。建立了工作流转单制度,属于政策咨询类的,由代表当场或经咨询相关部门后及时给予答复。属于意见建议类,需镇层面解决的,由镇人大转交镇直部门办理;需县级层面解决的,纳入代表建议办理程序,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统一督办。对问题、建议办理情况采取见面反馈、榜示反馈、微信反馈等三种方式予以回复。
“千名代表听民声”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高度自觉。 新时代人大工作者守望初心、勇担使命,就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倾听人民意见,汲取人民智慧,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千名代表听民声”接地气、通下情,是切实把握民情民意的有效手段。这些民情民意,不仅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小事”,而且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这是高唐县人大系统和全县千余名人大代表对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
“千名代表听民声”是人大深化履职内涵的有益探索。“千名代表听民声”是基层人大做实决定工作、做深监督工作、做活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这项工作的初衷和最大成效是促进代表作用发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工作中发现,代表们在接待中既关注了百姓“房前屋后”、“针头线脑”的小事,也对接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大事。群众自下而上提、代表“赶集”进站收,政府牵头主导办,人大协调督导促,实现了政府决策与民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不但把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所虑的事办好了,而且使群众的好建议、好想法纳入了“政策制定”“全局发展”中,激活了人大职权,赋予了人大监督更加丰富的法治内涵、实践价值和社会效应。工作的开展,也使基层人大工作有了具体抓手。大家通过平时“听民声”了解社情民意,熟悉全局工作,人代会期间,就能提出高质量建议,审议《报告》更有话语权,监督实效更加明显;闭会期间,县镇(街)人大组织代表“赶集”进站,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隔月有调度,实现了县、镇(街)人大工作同频共振,人大“责任田”愈发枝繁叶茂。
“千名代表听民声”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现实检验。人大代表是群众选举出来的,他们生活于群众之中,居住在群众左右,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本就易于听到最真实的民声,掌握第一手民情。同时,人大代表大多是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和代表人物,社会威望高、接触面广、协调能力强,对人情法理体悟深刻,能够综合运用情、理、法等手段化解邻里纠纷,纾解群众怨气,促进社会和谐。“千名代表听民声”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借助人大代表的这一“天然优势”,“群众难在哪里,我们帮在哪里”,通过“摆摊”“拉呱”,向前一步,关口前移,筑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有机结合。
“千名代表听民声”是彰显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生动实践。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尊重人大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证人大代表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工作实践看,人大代表“赶集”“进站”搜集来的社情民意,都做到了“办啥群众推荐、实施政府执行、过程人大监管、效果代表评判”,把民生实事办理的推荐权、选择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实实在在的交给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民生小事”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大事。这项制度设计, 在一件件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在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实践中,贯穿了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公众参与的权力运行设计理念,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千名代表听民声”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内生动力。 “单月赶集摆摊、双月进站啦呱”,完善的工作机制,使代表由被动等待群众来访,转变为到“集”、站上及时主动地了解、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实现了由“要我履职”向“我要履职”的转变,固定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经常性联系;“民生实事我帮办,党的政策我宣传”,明确的工作任务,使代表找到了有效履职的具体手段。人大代表围绕社会热点、民生实事“集”站“摆摊”收建议、走村串巷搞调研、跟踪落实抓监督,履职角色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推进者”、“监督者”,履职方式由“虚”转“实”,有了实质性活动载体;“人大代表我在岗,有事请来大集讲”,人大代表在“听民声”现场与百姓的互动是双向的,代表不仅要听好、记录好,更需要科学严谨地解答好。这就倒逼代表主动学习、走访调研,提高依法履职水平。代表履职水平的提升,使“家”“站”“室”“集”成为政策解读、政务咨询的“第二窗口”,成为实事办理的“第一现场”,实现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零距离”,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和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山东高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姚美运)
(责编:刘自平)